关于古董的品相
历经数百乃至上千年悠长的时间,以及几代人的传承与流转,古董的伤痕是在所难免的。
这些伤痕是在何时产生的?
对鉴赏或使用有多大的影响?
从价格来看,能否接受?
我们将从这几个角度为您详细解释商品的品相。
对古董品相的描述会涉及庞杂的专业语汇。
请参考我们的品相说明。
品相说明
- 
        [蚂蚁咬(磕)]陶瓷器边缘或底部圈足上数毫米的极小缺损。 
- 
        [小飞皮(侧磕)]只出现在口沿或底部圈足一侧的轻微磨损。 
- 
        [冲线]贯穿釉面至胎体的裂纹,可通过两侧确认。 
- 
        [开片]只有釉面开裂,不涉及胎体的裂纹。这种裂纹的特点是出现在一侧。其中多为烧造时胎和釉热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开裂,通常不视为瑕疵。 
- 
        [惊纹]由于碰撞产生的极小划痕或放射状的裂纹。通常出现在器身。 
- 
        [鸡爪纹 / 炸底]器身或底部出现的放射状裂纹。 
- 
        [窑粘]烧造时的附着物剥落后留下的痕迹。 
- 
        [失亮]由于烧造不良或经年使用等造成的釉面失去光泽的部分。 
- 
        [串烟]烧造中表面形成的灰色斑痕。 
- 
        [划痕]经年累月下表面留下的微小擦痕。除了显著影响品相的情况之外,一般视为无伤。 
- 
        [窑伤]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裂缝或磕碰。由于不属于后天形成,因而视为无伤。 
- 
        [无伤修复]使缺损部分与周围的颜色和质地相似,以还原其本来的面目的一种常见修复方式。 
- 
        [金缮/银缮]对缺损部分施以金银粉或金银箔来达到修缮目的的方式。